如果你因為想找新北市二胎而沒有頭緒
或者!還沒找到理想新北市二胎的方案
恭喜你!在這裡你能找到有關新北市二胎的資訊,
不管是新北市二胎相關
還是新北市二胎詢問
新北市二胎諮詢-教你信用空白如何貸出最大額度!
在這裡,你將會獲得新北市二胎最完整的諮詢管道!
(24h)線上諮詢:http://goo.gl/ZN2unZ
首先評論對於翁啟惠院長的代女買賣股票,我問我的診所助理,這幾年來你可曾接過理專打給我的電話?她說:「沒有耶!只有銀行找你借錢的電話。」是的,即使只是一個小小診所的所長,為了專心看診,這五年我幾乎都沒從事股票的買賣。而我們的中研院院長不知道上班時接過幾次、或打過幾次電話要理專買賣股票?要是她女兒的股票都是他代為操作,那傳說中的賣了一千張,到底需要打幾次電話?分多少心呢?身為中研院院長,本來就不該碰生技股的股票,避嫌唯恐不及,還自己操作股票。天真、低能,還是貪婪?誠信兩字請勿再提起,要是日本人大概會選擇最嚴重的道歉方式。
身為精神科醫師、因為曾待過教學醫院、國際藥廠、臨床研究公司,對於臨床試驗算是經驗豐富,那新北市二胎天記者問我,浩鼎董事長看來一派斯文,為何會說一些奇怪的話?那天看到張董事長接受檢調約談,還信誓旦旦要求不可透漏研究結果,以免影響ASCO美國癌症年會的報告,或透漏商業機密。心中所有的疑問不禁通通浮起,決心來個大起底,反正我們的投信業,甚至如理財分析大師謝金河先生,他們應該不知道甚麼是臨床研究,不知道甚麼是跟美國FDA食藥署談判打交道,更不知道跨國藥廠買藥、買公司的運作。
1.提前解盲嗎?根據我Google的結果,最近嬌生J&J確實有一個新藥提前解盲,而且是一個成功的結果。但是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驗就期中有一個獨立委員會,他們會根據只提供給委員的提前解盲解果所做的獨立判斷,並不是藥廠或生技公司可以恣意妄為。但是浩鼎並沒有做期中分析,這在當時就引起質疑:根據他們去年6月的新聞稿:
"針對OBI-822臨床試驗計畫惡化人數(PD)資料上傳後引起各界討論…
為昭公信新北市二胎,特說明事件經過和重點如下:
依OBI-822臨床試驗計畫,若惡化人數(PD)達142人(獨立判讀中心Central Read),得進行期中分析﹔鑑於該計畫已於2014.7完成342人收案目標,2014年10月,本公司徵詢並與醫藥品查驗中心(CDE)溝通,CDE基於該計畫已經過OBI-822臨床試驗數據安全監督委員會(DSMB)七次評估,認為無安全疑慮,同意免除期中分析;浩鼎於2014.11.4正式去函衛生福利部並獲核准。
…
依OBI-822試驗計畫書,當惡化人數達289人(獨立判讀中心Central Read),本公司得進行解盲…至今年五月,病患惡化人數(PD)醫師報告人數(Local Read)為229人,本公司將在今年八月召開專家會議,決定解盲時機。…"
這中間有無數個問題,第一,為何沒有召開期中分析(根據惡化人數(PD)達142人,這跟藥物安全似乎不是完全相關),卻又另行召開專家會議,決定解盲時機?請問專家是誰?根據甚麼做判斷?他們知不知道提前解盲對於股價的影響?第二,新北市二胎食藥署是負責審核的機關,事前的態度應該有會議備忘錄,提前解盲事關重大,有沒有被照會?第三,假如惡化人數達289人已經很接近(會議三個月前已經229人),為何需要提前兩個月解盲?這是說不過去的事情。
2. 為何公布結果要等今年6月份ASCO美國癌症年會,假如研究是成功的,公司大概會迫不及待地宣布,大肆慶祝股票成為股王,趕快接洽大藥廠談大買賣了吧?失敗了就要等,甚麼都是機密,那他們對所有股東的責任何在?大家投資上市或上櫃公司,本來就需要,也有權力要求透明的資訊,而不是裡面有人先偷賣,或大借卷吧?甚麼是解盲失敗?一派胡言,是解盲後研究失敗,沒有達到當初設立的第一個目標。甚麼研究是科學上成功?明明對投資大眾來說,新藥許可就是無法取新北市二胎得,到底在隱瞞甚麼?翁院長跟藥廠打交道應該有不少經驗,再不濟也不是股票市場門外漢,裝甚麼蒜說不知道會影響股價。照國外相關事件,金管會是不是要罰鉅款以示懲戒,這不需要等待檢調辦案結果,因為檢調辦的是內線交易,別蒙騙不知情的民眾跟名嘴好嗎?怠惰職守,不敢負責。
3. 承銷股票的證卷公司當初報告是以5000多元打六折作為預估的股價,假如這個數據有誤,請原諒這幾年來我為了病人幾乎不碰股票。請問當初報告的分析員對於新藥的研發風險了解多少?對於公司後續的產品線、研發潛力有沒有估計在內?當年有流傳國外藥廠出100億美元收購基亞,請問基亞有研發能力嗎?除了技轉跟買高風險新產品之外的競爭力在哪裡?僅請教我們之前的金管會主委,現今之曾立委銘宗先生,這算不算影響股價?經管會廢弛職位恐非一朝一夕了,尤其是生技產業。
金管會最新之規定確實找到問題之所在,希望有專業人員來分析生技產業,這是對的方向,但是不只是股票承銷時。為了保護無辜的投資大眾,甚至投顧公司,每年都該有分析報告、盯進度跟重大訊息。人也很重新北市二胎要,至少要有兩位以上的專業獨立人士,不是找個一派斯文的博士滿口胡謅了事。台灣「中央銀行」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3月全體國銀人民幣存款余額3143.15億元,創14個月新低,並且月減25.03億元,連2個月衰退。台灣「央行」表示,國銀人民幣存款余額減少,主要與人民幣貶值有關。台灣「央行」同時公布的數據顯示,3月外匯指定銀行(DBU)人民幣存款余額為2728.57億元,月減11.67億元;國際金融業務分行(OBU)為414.58億元,月減13.36億元。合計DBU和OBU人民幣存款余額為3143.15億元,月減25.03億元,月減0.79%,連2個月衰退。此外,人民幣貼現及放款余額140.25億元,月減4.47億元或3.1%;匯款總額1320.94億人民幣,則增加266.94億元或25.33%。台灣「央行」外匯局科長黃寶霞表示,人民幣存款余額減少,主因是3月人民幣貶值,但她也指出,近期人民幣匯價「變化看起來還蠻穩定的」。另一部分造成國銀人民幣存款余額下降因素,則是有些人民幣定存戶到期後選擇不續約。而人民幣呈現貶值態勢,也影響其他離岸人民幣存款的水位,包括香港1個月減少480多億,減幅達到5.65%;新加坡若以最新去年12月的統計,也是比9月還要減少16%,韓國也不例外。首先評論對於翁啟惠院長的代女買賣股票,我問我的診所助理,這幾年來你可曾接過理專打給我的電話?她說:「沒有耶!只有銀行找你借錢的電話。」是的,即使只是一個小小診所的所長,為了專心看診,這五年我幾乎都沒從事股票的買賣。而我們的中研院院長不知道上班時接過幾次、或打過幾次電話要理專買賣股票?要是她女兒的股票都是他代為操作,那傳說中的賣了一千張,到底需要打幾次電話?分多少心呢?身為中研院院長,本來就不該碰生技股的股票,避嫌唯恐不及,還自己操作股票。天真、低能,還是貪婪?誠信兩字請勿再提起,要是日本人大概會選擇最嚴重的道歉方式。
身為精神科醫師、因為曾待過教學醫院、國際藥廠、臨床研究公司,對於臨床試驗算是經驗豐富,那天記者問我,浩鼎董事長看來一派斯文,為何會說一些奇怪的話?那天看到張董事長接受檢調約談,還信誓旦旦要求不可透漏研究結果,以免影響ASCO美國癌症年會的報告,或透漏商業機密。心中所有的疑問不禁通通浮起,決心來個大起底,反正我們的投信業,甚至如理財分析大師謝金河先生,他們應該不知道甚麼是臨床研究,不知道甚麼是跟美國FDA食藥署談判打交道,更不知道跨國藥廠買藥、買公司的運作。
1.提前解盲嗎?根據我Google的結果,最近嬌生J&J確實有一個新藥提前解盲,而且是一個成功的結果。但是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驗就期中有一個獨立委員會,他們會根據只提供給委員的提前解盲解果所做的獨立判斷,並不是藥廠或生技公司可以恣意妄為。但是浩鼎並沒有做期中分析,這在當時就引起質疑:根據他們去年6月的新聞稿:
"針對OBI-822臨床試驗計畫惡化人數(PD)資料上傳後引起各界討論…
為昭公信,特說明事件經過和重點如下:
依OBI-822臨床試驗計畫,若惡化人數(PD)達142人(獨立判讀中心Central Read),得進行期中分析﹔鑑於該計畫已於2014.7完成342人收案目標,2014年10月,本公司徵詢並與醫藥品查驗中心(CDE)溝通,CDE基於該計畫已經過OBI-822臨床試驗數據安全監督委員會(DSMB)七次評估,認為無安全疑慮,同意免除期中分析;浩鼎於2014.11.4正式去函衛生福利部並獲核准。
…
依OBI-822試驗計畫書,當惡化人數達289人(獨立判讀中心Central Read),本公司得進行解盲…至今年五月,病患惡化人數(PD)醫師報告人數(Local Read)為229人,本公司將在今年八月召開專家會議,決定解盲時機。…"
這中間有無數個問題,第一,為何沒有召開期中分析(根據惡化人數(PD)達142人,這跟藥物安全似乎不是完全相關),卻又另行召開專家會議,決定解盲時機?請問專家是誰?根據甚麼做判斷?他們知不知道提前解盲對於股價的影響?第二,食藥署是負責審核的機關,事前的態度應該有會議備忘錄,提前解盲事關重大,有沒有被照會?第三,假如惡化人數達289人已經很接近(會議三個月前已經229人),為何需要提前兩個月解盲?這是說不過去的事情。
2. 為何公布結果要等今年6月份ASCO美國癌症年會,假如研究是成功的,公司大概會迫不及待地宣布,大肆慶祝股票成為股王,趕快接洽大藥廠談大買賣了吧?失敗了就要等,甚麼都是機密,那他們對所有股東的責任何在?大家投資上市或上櫃公司,本來就需要,也有權力要求透明的資訊,而不是裡面有人先偷賣,或大借卷吧?甚麼是解盲失敗?一派胡言,是解盲後研究失敗,沒有達到當初設立的第一個目標。甚麼研究是科學上成功?明明對投資大眾來說,新藥許可就是無法取得,到底在隱瞞甚麼?翁院長跟藥廠打交道應該有不少經驗,再不濟也不是股票市場門外漢,裝甚麼蒜說不知道會影響股價。照國外相關事件,金管會是不是要罰鉅款以示懲戒,這不需要等待檢調辦案結果,因為檢調辦的是內線交易,別蒙騙不知情的民眾跟名嘴好嗎?怠惰職守,不敢負責。
3. 承銷股票的證卷公司當初報告是以5000多元打六折作為預估的股價,假如這個數據有誤,請原諒這幾年來我為了病人幾乎不碰股票。請問當初報告的分析員對於新藥的研發風險了解多少?對於公司後續的產品線、研發潛力有沒有估計在內?當年有流傳國外藥廠出100億美元收購基亞,請問基亞有研發能力嗎?除了技轉跟買高風險新產品之外的競爭力在哪裡?僅請教我們之前的金管會主委,現今之曾立委銘宗先生,這算不算影響股價?經管會廢弛職位恐非一朝一夕了,尤其是生技產業。
金管會最新之規定確實找到問題之所在,希望有專業人員來分析生技產業,這是對的方向,但是不只是股票承銷時。為了保護無辜的投資大眾,甚至投顧公司,每年都該有分析報告、盯進度跟重大訊息。人也很重要,至少要有兩位以上的專業獨立人士,不是找個一派斯文的博士滿口胡謅了事。
留言列表